关于有人曝光“海天酱油添加剂双标”引发的争议,我原本是不准备写文章的。
可出乎我意料的,这一“逻辑清晰,道理浅显”的事件,居然霸屏“热搜榜”五天之久。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俄乌战争转向,普京会炸毁基辅吗?
9月30日,俄罗斯签约接纳乌克兰东南四州以及泽连斯基签署“加速加入北约申请”两件改变俄欧甚至世界的大事,只“热了”一天,就被“北溪管道被炸泄露”取代。
10月1号“北溪管道”被炸,猜测“谁动的手”热搜一天,预判各方“如何应对”又热了一天,然后很快被“挪威海底电缆被炸”所取代。
炸完北溪炸挪威,这是世界“规则和底线彻底被颠覆”的大事,一共也没惹热三天。
昨天,英国新任女首相特拉斯任职刚满一个月,民调支持率和好感率就已经跌破前任约翰逊三年任期的最低纪录。
结果“特拉斯或称英国最短命首相”的热搜,连一天都没撑住,成为“短命热搜”。
与这些影响国际时局与规则的大事“转瞬消散”不同,海天酱油“添加剂双标”热度却持续五天,负面影响到今天还未消散,依旧霸占两条热搜。
这次对调味品龙头“海天”如此成功的围猎,我们当然应该警惕,类似的火药桶,会在国货占优的每一个行业引爆。
壹,“0添加”与“添加”产品本就同时存在
10月3号,海天酱油“出口”和“内销”两个配方,“国内使用添加剂”,出口却做“0添加”的“黑稿”广泛传播。
在一些有良知的科普人做了第一轮科普“酱油里用量适度的添加剂无害”的科普之后,舆论没有平息,反而进一步引爆。
10月4日,海天的“第二轮爆点”不是“国内国外双配方”,而是“国内国外双标签”有从洋媚外,看不起国内消费者之嫌。
10月5日,海天正式对“恶意捏造和带节奏”自媒体提出法律途径解决后,又被扣上“舆论霸权,祈福爆料人,吹哨人”的帽子。
这次“海天酱油添加剂”事件的逻辑原本很清楚,可是不断被人“带偏节奏”,制造新的冲突点,而且每轮还真的能够引发民意海啸,只能说这帮人把国外“颠覆政府”的活拿到中国来“颠覆企业”,确实有“降维打击”的效果。
海天添加剂事件的第一层逻辑,在网上一搜索都能查到:海天的酱油本来就有“0添加”与“富含添加”等不同的系列产品。
而且“0添加”的几个并不比“添加”的贵,档次也并不高,口感以及对食材的激发效果也并不比“富含添加”的产品强。
所以将海天酱油在国内超市卖的“富含添加”的系列产品,与国外“不含添加”的系列产品进行对比,这本身就是“耍流氓”。
到了第二轮舆情,同一个系列的酱油产品,在国内配料表“标识添加剂”与日本的包装“不表示添加剂”进行对比。
那是因为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一样,我国有产品生产方必须在“外包装配料表”中明确列出各种添加剂。
日本的法律法规,只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合法,添加剂量合法,就可以不再外包装详细一一列明添加剂的种类。
这恰恰证明我国更加严苛的“食品安全环境”,居然也能被一些人做成“鼓吹西方”的视频。
至于海天要“状告”故意抹黑,虚假捏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与商誉的“营销号”,这是正常的“司法维权手段”。
这与一些人担心的“打压食品安全的声音”,“挫伤爆料勇气”等等根本不存在。
事实证明,只要是“爆料有据,有利于民”,即便是行业龙头也会被全民拷问,海天和三鹿的差别,只在于“两者谁真的有伤害百姓食品安全”的罪行。
有罪的,龙头都能瞬间倒下。
但是“刻意将不同系列的商品进行比较”,制造矛盾,恶意打击海天的商誉,这帮营销号无论是为了“刻意摧毁海天”,还是自身“为了流量吸粉制造事端”,它们都事实上造成了对海天,对中国整个饮食调味品行业品经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