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伪史无处不在,揭开西方绘画的隐藏秘密:原来所谓高人一等的逼真艺术,竟然是蹒跚学步、拙劣模仿,拍照不是来得更直接么?

而且,使用机械的镜面可以对准一个焦点,形成的透视则往往超出了人的视觉经验,让画作显得更为生动。

图片

不过,由于当时凹面镜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成像只能反射出30厘米左右大小的图像,与当时的画作尺寸恰好相同。

图片

图片

不久之后,凸透镜诞生了,画布便不再受到投影尺寸大小的限制。

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利奥十世像》,教皇手握放大镜

图片

大卫·霍克尼推测,文艺复兴大师们使用的可能是两面都突起的双凸透镜。当平行的光束穿过透镜后,就会在其后方聚集在平行轴的焦点上。

图片

而将画布垂直于平行轴放置在焦点后方,就能看到折射过来的影像。通过借助这样的方法,任何一个画家都能轻而易举地确定画面中的透视以及造型的准确性。

图片

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于1525年创作的木刻画,显示他如何采用光学手段解决古琵琶这一曲面物体造型问题,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图片

以前一直不明白文艺复兴大师们画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是左撇子,比如左手翻书、端酒杯,革命者举起左拳,士兵用左手敬礼等等,又如弗兰兹哈尔斯博物馆保留的一幅1660年的画作中,所有人物都是左撇子,可当知道了这个秘密后,一切迎刃而解,忽然茅塞顿开。

卡拉瓦乔的名作《酒神巴克斯》,把图像反转一下,画面显得更加自然了

图片

 

想当初使用透镜反转,现在,只是还原而已。这才是当时人物的真正状态吧。

后来,随着反光镜的出现,逐渐解决了绘画中的反向问题。但是透镜在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光学畸变(对焦问题)。

每次使用透镜只能对准一个局部,多次对准不同的焦点就容易发生变形。

1593年,卡拉瓦乔绘制了一幅《捧果篮的男孩》,画中的男孩就被明显被拉长了

图片

 

法国画家夏尔丹的名作《从市场归来》,画中女孩胳膊,长得有些离谱

图片

可是,有人表示不服,声称约翰尼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又名德尔弗特Vermeerde Delft,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画作非常完美,没有上述问题,这又如何解释?

比如,维米尔下面这幅《绣花女工》,画中女子神态,各种布料和道具等等,都描绘得十分精致,十分细腻

图片

包括大卫·霍克尼在内的许多研究者认为,维米尔等人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暗箱技术”

15世纪透镜的发明,产生了具有调节焦距、使投影清晰功能的暗箱。

图片

所谓暗箱,实际就是一个不透光的箱子,或一间不让光线进入的暗室,其利用的是春秋时代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原理。

图片

在箱壁上凿一个小孔,让箱外物体反射的光线穿过小孔反射在暗箱的内壁上,从而形成倒影。随后,画家只需将画纸在倒影处铺好,就可以顺利将影像描摹下来了。

图片

有证据表明,文艺复兴那些所谓的神秘绘画大师如丢勒、小霍尔班、凡戴克、拉斐尔、卡拉瓦乔、哈尔斯、达芬奇、委拉兹贵支等等,全都可能使用了光学仪器辅助绘画。

英国斯特德曼教授曾用X射线来检查维米尔的一些画作,发现涂面下方并非油画的初稿或素描,只是用黑色和白色勾画的图像轮廓,证实维米尔在作画时使用了暗箱技术。

维米尔《戴红帽的女孩》,画中人物的衣服和摆放物品,细节非常清晰,可女孩面孔的上半部分,还有头戴的红色帽子却很模糊,这显然是失焦所致。

图片

维米尔这位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生前穷困潦倒,一个学徒都没收过,也未留下任何关于绘画的文字记录和草图,这更增添了人们对其使用暗箱等光学设备进行创作的怀疑。

实际上,维米尔有个好朋友名叫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此人是荷兰显微镜学家,也是一位镜片磨制专家。

每每作画时,维米尔会用小镜子调整好角度,面对创作对象,让镜子折射的图像与画布重合,再用笔描绘出重叠的影像,就能准确无误地在画布上复制光学器材折射出来的图像。

图片

图片

15-19世纪,西方艺术大师们已经普遍借助“显像描绘器”、“凹面镜”等光学仪器作画,有资料显示18世纪时,暗箱技术已经普遍在绘画中运用。

当时外出时,为了方便携带暗箱, 有人更是想出了将玻璃镜头配置在小孔上的方法,以改进映射的精细效果,并且体积也得到了进一步缩小。

图片

实际上,西方借助“光学仪器和设备进行绘画创作的传统”一直持续到1839年才暂时告一段落。因为,此时照相术问世,借助透镜及投影器进行观察描摹的绘画技法,渐渐失去了市场。

无独有偶,美国有位光学专家蒂姆也发现了西方艺术大师们的创作秘密。

出于好奇,他耗时14年,先是等比例复制了维米尔《钢琴课》中的房间。接着,通过使用小镜子,这位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光学专家,对着维米尔画中复制的房间景色、光源等等,逐一临摹,居然也绘出了极其逼真光影变化效果。

无论是从物体轮廓、细节描绘,还是最后呈现出的视觉效果,都颇为细腻逼真,堪称与原画如出一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物理学家法尔克也为大卫·霍克尼用一组凸透镜和放大镜做了一套投影器,这个装置可以将物像投到画布上,以此为描摹范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几分钟内完成逼真的素描,经过后期加工几乎可以达到完美的光影效果。

图片

最后,再来欣赏一下文艺复兴时期所谓的西方艺术大师们的照相杰作吧!

静物画则纤毫毕露,比实物更逼真

图片

散点透视,处处逼真

图片

卡拉瓦乔绘制《纸牌骗局》,画中三人是分三次画上去的,画布在画架上移来移去,让每个人物的投影都落在恰当的位置,但人物之间缺乏空间景深感,视觉效果如同拼贴。这位大兄弟很多画作皆是如此。

图片

综上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所谓西方艺术大师不过都是些画技拙劣的临摹者,所创作的作品大多都是照片雏形。

而所谓的西方艺术绘画史,几乎就是光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史。试问,这样的伪史艺术,还需要把它捧得高高在上吗?还不应该把它砸得稀巴烂吗???

中国的美术界、艺术界,该勇敢挺起腰板,醒醒了!!!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伪史无处不在,揭开西方绘画的隐藏秘密:原来所谓高人一等的逼真艺术,竟然是蹒跚学步、拙劣模仿,拍照不是来得更直接么?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