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在自然灾害面前,耶经的外衣破了好几个大洞,一不小心露出了藏在内里的华夏丝绸补丁,密密麻麻,都快数不清了

图片

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与危机中,中国遭遇的情况最为严重。

“远东地区也没能逃过全球变冷的冲击。17世纪明朝末年华中地区又冷又干。最后两位皇帝天启和崇祯统治期间出现了最恶劣的气候。在40多年里(1601-1644年),历史学家记载了两次‘八年大旱’,即连续八年的严重干旱。在河南,据记载在整整三年里未下过一滴雨。

朝鲜境内发现的南平曹氏的《丙子日记》(Beongjaiki,1636—1640)探究了17世纪前半期的气候危机和农业生产状况,具有气候史及农业史方面的意义。

中国中央气象局科学研究院编著出版了《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以及相关论文集刊,证实1470-1644年为我国旱灾严重(且旱涝互生)的历史时段,其中全国性大范围有旱象的年份为18年。

由于气象史专家搜索的历史资料不够全面,实际情况远比调查结果要严重许多。

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郑廉著《豫变纪略》一书,对农民战争期间河南的情况记载详尽,其对河南灾害也作了详细的统计年表,阅后令人触目惊心:

  • 崇祯三年,旱。
  • 崇祯四年,旱。
  • 崇祯五年,大旱。
  • 崇祯六年,郑州大水,黄河冰坚如石。
  • 崇祯七年,夏,旱蝗。
  • 崇祯八年,夏,旱蝗,怀庆黄河冰。
  • 崇祯九年,夏,旱蝗,秋开封商丘大水。
  • 崇祯十年,夏,大蝗,闰四月山西大雪。
  • 崇祯十一年,大旱,蝗,赤地千里。
  • 崇祯十二年,大旱,蝗,沁水竭。
  • 崇祯十三年,大旱,蝗,上蔡地裂,洛阳地震,斗米千钱,人相食。
  • 崇祯十四年,二月起,大饥疫,夏,大蝗,飞蝗食小麦如割。
  • 崇祯十五年,怀庆地震,九月,开封黄河决。

如此长时间和高密度的自然灾害,对于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帝国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崇祯年间,当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之际,山西爆发的超大鼠疫席卷而来,不久便蔓延至京畿地区,导致北京几乎成为一座半死不活的空城,城池被轻易攻克。

千年难遇的自然灾害造成的饥荒、瘟疫,以及财政困难无力赈灾,税收低下无力发饷,导致各地起义和兵变频繁发生,加上耶稣会和东林党挟洋自重,从中推波助澜,最终大明帝国土崩瓦解,令人振腕。

难道,面对如许灾难,人类只有束手待毙,毫无应变之策吗?

并不是。

华夏多灾多难,经历得多了,自然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先说关于灾害预测。

目前,预测灾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推理法:根据灾害的成因和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一定的理论模型表示灾害,之后由数值计算结果来推演灾害的发生。

其二,归纳法:从有限数量的灾害实例中,归纳出一些经验性的规律,用于预测未来的灾害。例如,“看云测报天气”便是归纳法的一个例子。

当下,归纳法是世界各国预报灾害的主要方法。

从预测的功能而言,又有常态预测和异态预测之分。常态预测是指对事物的常情、常见、常规、典型等的预测;异态预测是指对异常、异体、异议、特殊、例外等情况的预测。

华夏先辈总结出的“五运六气”主要用于常态预测。

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对水、旱、风以及疾病瘟疫最为恐惧,故而重视预测。华夏农耕靠天吃饭,所以非常重视天象,先民们坚持不懈地仰观天文,发现了许多天象与灾害周期方面的规律。

当观测到星象之变与地面灾害有一定联系后,就把“验天应人”作为星象学的主旨,用以预测。

后来,又在星象基础上结合物候,创建了历法。就气候变化程度而已,历法也具有常态预测价值。华夏历法以干支为纪,干支则由星象推出,当干支与五行、六气程式格局相结合后,由此便形成了“五运六气”的灾害预测之学。

《灵枢·九宫八风》中就记载着根据北斗七星预测风向的方法。

五运六气的预测方法,本质上是把五运预测、六气预测两种预测法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

五运和六气主要根据天文和地面两种因素来推断气象模式,天文气象模式由十天干推测,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分别表示风、热、湿、燥、寒的气象特征,推演的过程名曰“十干统运”,即《天元纪大论》所说的: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天干配五行,是来自天象的“五气经天”。而五气经天的五色之气出现在远古二十八宿星座中,与某些星有着固定联系。

从天干的来源看,十天干是天象的纬度,是可测量的,天干即是五道分为十,以十干纪之,故天干表示的五运,实质是日地关系。

运有主运(表示一年常规气候)和客运(一个的特殊气候)之别,主运又称中运或大运。全年共分五步,每步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每年从木运起,开始天大寒日,之后按相生顺序,直至水运而终。

故,大运为五年一周期。

如主运无异常,称为平气之气,加上太过不及之变,三者合称五运三气之纪。这种划分,与农牧业生产一年有生、长、化、收、藏的时序相一致,如果从逻辑学来分析,五气经天化五运,体现的主要是归纳法。

按照内经的论述,五大行星(五曜),与太阳、月亮一起对地球的气候等方面产生影响,其中有着一定的周期规律,若用数字来表示,就是“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即五六相合。例如,六十甲子,每60年天干循环六次,地支则循环五次。

通观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黄帝内经》总结出了“五运行大论”

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注意,《黄帝内经》中记录的都是归纳总结的精华结论,并不是推理过程、推导过程(古时限于文字载体,惜墨如金),五运六气自然也不例外。

1 2 3 4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在自然灾害面前,耶经的外衣破了好几个大洞,一不小心露出了藏在内里的华夏丝绸补丁,密密麻麻,都快数不清了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