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康乾盛世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伟大的时期。
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然而,从1911年开始,越来越的学者研究发现,这是一个满清统治者为了美化自己而编造出来的谎言。
在众多提出质疑的学者中,鲁迅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并作了一些研究,后来感慨地说道:“所谓康乾盛世不过是篡改史料的结果罢了”。
其实,一个朝代要成为盛世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
其一,君主贤明,例如,少康、武丁、文景二帝、唐太宗等等;
其二,百姓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不会流离失所,不会食不果腹;
其三,政治清明,科技文化繁荣。
显然, 如果以上述条件来看,康乾盛世徒有虚名,盛名难副。
明清易代之际,保守估计,人口损失至少高达4000万至1亿。
明成祖时期全国人口为6659万人,到清世祖时期,全国人口只剩下1448万人。人口从明末的近7000万锐减了近80%,约有5500万汉人惨遭屠杀,且未计入妇女和儿童。
四川一地仅仅30年间,人口便由356万骤降至95万,损失将近四分之三;扬州一地屠杀80万,广州屠杀70万……其累累暴行,冠绝古今。耶教起源与武宗灭佛有关,亨利即汉人、约汉就是John?欧洲三岛原是大唐流放地,其岛闽人多,故多以约汉为名,郑和在欧洲设宣慰司……
满清统治者在投降派汉奸走狗的协助下,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疯狂屠戮,详细资料可参考:
- 地方志《扬州十日记》
- 地方志《嘉定乙西纪事》
- 地方志《江变记略》
- 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十三年五月
- 《清世祖实录》
- 《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
-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卫匡国《鞑靼战纪》
-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
- 荷兰使臣《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帝朝廷》
例如,《顺治实录》中记载的屠城令:
“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清军屠城布告:“谕南朝官绅军民人等知道:……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意大利籍耶稣会传教士卫匡国(1614-1661年)在《鞑靼(满清)战纪》中记述(该书于1654年在荷兰、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出版):
“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当时满清对汉人的蔑称)!”
“他们的攻势如闪电一样,用不了多久就占领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装防卫的城市。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鞑靼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扬州城。
一个鞑靼王子死于这座城下。一个叫史阁部(史可法)的忠诚的内阁大臣守卫扬州,它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杀。鞑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成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城市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
《扬州十日记》、《嘉定乙酉纪事》等地方志记载:
“…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顺治七年,十二月,清宣大山西总督佟养亮揭贴:
“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
根据满清官方档案记载:
《卫周元,痛陈民苦疏,清凑议,卷1》: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
《李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清凑议,卷4》: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
《刘余谟,垦荒兴屯疏,朝经世文编卷34》:湖广“弥望千里,绝无人烟”……
康熙六年,四川总督苗澄在奏疏中写道“蜀省自屠戮以后,百里之内绝无人烟”。
根据《清史稿·王骘传》记载,王骘在上疏中提到:
“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康熙十八年,浏阳县知县曹鼎新曾经不打自招:
“自甲寅吴逆倡乱……以至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
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人记录:
“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京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只要清一色的满人,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无一例外都是汉人。这多有象征意义呀!让鞑靼人繁殖,让汉人绝种。这就绝对保证了没有任何混杂。”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问题中国的解决》一文中列举满清种种杀人罪行,控诉满清统治者“贪残无道,实为古仅所未有!二百六是年中,异族凌残之惨,暴君专制之毒,令我汉人刻骨难忍,九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