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孔子最后为什么没有成功?

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高举王道的大旗,呼吁大家克己复礼,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来结束动乱,让天下重归于安定。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天下并没有结束动乱,依然是不可控制的滑向更加动乱的深渊之中。

我们说孔子未成功,很多人可能会不同意,认为孔子之道,在后世的几千年,称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怎么能说他没成功呢?本文说的未成功,我们需要界定一下,是说孔子生前,以克己复礼恢复王道,这件事没有获得成功。

为什么没有成功,后世对这件事的解释,众说纷纭。今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三略》中的一段经文。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

上略讲用兵,圣人在衰世,怎么任贤擒敌,平定天下。中略讲用权,怎么使用权力和控制权力,长久地保持天下的安定和富强。只使用权力,还不足以让天下从衰世复归于盛世,要复归为盛世,只能依靠道德。德衰则世衰,德盛则世盛。所以,下略主要讲用德。

用兵、用权、用德,如果把衰世的天下,当作一个病人的话,是先去邪气,再扶正气。正气培养得差不多了,如果想要以后都不再生病,就需要法天则地,培养和天地之德相一致的正常生活方式。正气是不可能一直靠扶的,长期的正气,还是得靠养。

三略通过这三步,用兵祛邪,用权扶正,用德养正。就可以把一个生病的天下,治理成一个健康的天下。

帝道社会衰落,变成王道社会,王道社会衰落,变成霸道社会。这是从健康到生病。要治愈社会,必然也是从霸道社会,复归为王道社会,再从王道社会,复归到帝道社会。这是从生病到康复。如果一个社会,虽然不乱了,但是长期处在霸道社会,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说是病邪被压制住了,但是没有被根本地消灭,一旦君权无法压制病邪,天下还会走向动乱和生病。

天下病了,谁能把天下危在旦夕的病治好,能给天下人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谁就可以成为天下之王。是谓,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

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危亡的问题解决了,社会开始安定了下来。接下来,天下所忧者,不外乎孤寡贫贱等事。让大家富裕起来,让大家能够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这样就解决了天下之忧的问题。君王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他就能享有一个安乐的天下。

富足而安乐的天下,要想长期地保持下去,就需要以德教化天下,让百姓复归于婴儿,天下从此不再动乱,天下无病,人也无病。并且还要时刻保持,禁绝和消灭破坏这种状态的人和事,这样就可以长久地天下无病。

这是从生活条件的改善,提升到了上合于天伦,下合于人伦,齐天地之福。是谓,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这就是复归于帝者社会了。

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如果君王大兴德教化育天下,他的德泽被于百姓,则贤人都会受其感召而前来辅佐他。如果君王进一步能化育天下万物,他所统治的天下,可以复原成天地所创造的天下。说明君王之德,已经比于天地,这时候,通天彻地的圣人,就会受君王之德的感召,前来辅佐他。

贤人为君王做事,他们善于管理,可以让天下富强起来。是谓,贤人所归,则其国强;通天彻地的圣人,辅佐君王治天下,他们则能够以天地之德,德养天下万物。是谓,圣人所归,则六合同。

同智相谋,同德相致。君王之德可以王天下,就可以以王德得到贤人的辅佐。君王之德,可以帝天下,则可以得到圣人的辅佐。是谓求贤以德,致圣以道。

反过来,如果王德衰,贤人就会离开,离开了贤人的辅佐,国家就会走向衰微;是谓,贤去,则国微。如果帝德衰,则圣人就会离开。离开了圣人的辅佐,天下就会违背天地之道。是谓,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这句话是说,如果一个国家,贤人都走了,国家也衰微了,接着国家就会出现危险了。如果圣人走了,天下失道,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讲解完了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处的乱世,刚好是世道从王道社会,往霸道社会转型的转折点上。孔子开的治世药方,是通过德教,也就是王道仁政,以及礼教和乐教,让大家自觉的克己复礼,就能让天下恢复成王道社会。

然而为什么孔子没有成功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1 2 3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孔子最后为什么没有成功?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