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要学会收集太阳的能量,转换成自己的能量。
除了晒背之类的操作,往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习惯性的晒上一些伏姜备用。
伏姜,三伏天晒的才作数
伏姜,是经过三伏天暴晒的生姜,从饱满晒到干瘪灰黑,辛辣少了,纤维拉丝也没了,只剩下满满的“太阳能”。
伏姜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起初是为了治疗痨病。后来逐渐成为山西等地区的节气养生食疗:毒热的太阳下足足晒够三伏后的伏姜,可以祛除体内寒湿,排毒健体。
相比炒制后再晒的干姜,伏姜少了一份热性与燥性,不容易上火,不会轻易伤到身体正气、津液。孩子头部经常大汗淋漓是什么原因
相比普通的生姜,伏姜多了伏天太阳的阳气,辛味减弱,不会过于发散,同时温性的性质也会被大幅提升。
所以伏姜是真正“温阳”的。它有着如沸水般滚烫的热量,却不像沸水会烫伤、刺激身体。这种温和的阳气始终能调动人体的生机,使火能生土,脾能运化,气血自生。
寒湿、阳虚体质的人,身体里都有藏得很深的老陈寒和湿气:一年四季都容易怕寒畏冷、腹泻腹痛、痛经、手脚冰凉。还有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鼻炎、风湿等慢性病的可能。
光靠三伏天每天几十分钟的晒背,很难全部拔出来,还需要一股力量把它们从最深处往外推,往外逼。
能承担这个重任的,伏姜得算上一个。
把吸饱了伏天阳气的伏姜,吃下肚,就相当于直接将阳气补进中下焦。阳气足了,盘踞在关节、肌肉身处的寒湿会自己找出口,通过出汗、鼻涕、排痰、排便等方式排出去。
所以寒湿、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常吃伏姜,能补充身体能量、加快血液循环,消除体寒带来的各种不适。
要论功效最强、效果最好的,一定是大暑这一天开始晒出的伏姜。
有谚曰:“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初伏有些地区还在黄梅季,气温还不是特别适合,等到大暑以后再晒就很好,大暑的阳气是一年之最。
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伏姜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像山西、河南等地,是把生姜丢在屋顶瓦片底下晒,可以很好地防止被雨水浸泡。一个伏天下来,生姜就升级为阳气满满的伏姜了。需要的时候切下一块煮水喝或者做药引子,都是比生姜驱寒祛湿更厉害的存在。
我们现在没有农村这样的瓦屋条件了,可以白天晾晒,晚上收回来,遇到下雨也得收回来,否则会泡烂。这里具体介绍两种伏姜制法。
第一种:伏姜片
祛寒湿的“阳气宝”
伏姜要选择老姜,洗干净后直接铺平暴晒,这个过程中生姜会逐渐干瘪,外表皮变得灰黑。晒至水分蒸干,姜片缩小为止,装罐密封常温保存,可以随取随用。
想要拉快进度的,也可以将老姜净切成块。太厚不容易晒干,太薄姜味也会散失殆尽,5mm左右的比较合适。姜皮富含营养,一定要保留。
这样晒出的伏姜因为阳气满满,所以用的时候比平时的生姜用量要少许多,入口也不辣,温阳散寒、祛湿的效果也更好。
还记得以前某天队友啤酒、冰西瓜、夜宵回来后,突然上吐下泻,腹痛难忍,让他伸舌头,苔白满布,“垂涎欲滴”,一看就是寒湿侵入身体。
赶紧整几片伏姜煮一锅让他喝下去,再取几片晒干的伏姜磨碎了给他贴在肚脐眼里。第二天一早,吐泻就缓解了。队友怒赞家里居然有个神医,从此家务活全包了。
小朋友有个受寒吐泻,能配合的话,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如果不配合,可以煮伏姜泡脚。
做法:伏姜煮开后兑一些冷水,放到40度左右,一边泡脚一边听个故事,顺便给孩子揉揉筋,按按脚趾蹼,一顿足疗做完后美美的睡觉。
尤其适用于手脚偏凉,穿的比别人多,秋冬容易犯鼻炎,清水鼻涕不断,吃点冷的就说肚子不舒服,又不肯吃药的孩子。
伏姜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用法,也适用于中下焦虚寒呕吐、腹泻时。
隔姜灸:将伏姜塞肚脐以后,再用艾条对着肚脐处悬灸,保持温热舒服的体感,感受艾条的热量将伏姜唤醒,发挥更强的温阳散寒能力,5—10分钟后灭掉艾条,伏姜可以用胶布贴在肚脐里过夜。
这个方法小朋友只要配合的话也可以尝试,孕妇就不适合了。
第二种:红糖伏姜膏
不上火的升阳小甜膏
晒姜时加入红糖一起晒,不仅可以辛甘化阳,增加阳气,红糖的甘腻也能制约生姜过于辛散的部分,晒制后温而不燥,性质会更温和,很多喝姜枣茶容易上火的人,喝红糖伏姜膏反而不易上火。
具体做法:
1.将生姜和红糖1:1切碎,找一个密封玻璃瓶,保证无水无油,一层生姜一层红糖铺满整个玻璃罐,盖上纱布。
2.放到太阳下,反复晒至红糖融化,就赶紧收回,避免变质,然后密封保存。
3.想吃的时候,挖一勺冲泡。
如果想每天给自己新鲜制作一杯,可以用生姜3片切碎,红糖适量,搅拌均匀后盖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回收煮开就可以。
红糖伏姜膏可以作为升阳小甜水经常喝,着凉感冒的时候也很适用。
假如某天淋雨,吹空调,衣服穿少了……感觉很怕冷,流清鼻涕,甚至有些轻微发烧,舌苔偏白,怕冷风,只想往热的地方跑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取几勺红糖伏姜膏,煮上一杯,利用伏姜的阳气和红糖健脾暖胃的效果,让身体四肢都暖起来,喝下去出点微汗,感冒也就缓解了。
这个小甜膏,一岁以上的小朋友和孕妇也都可以辨证使用。用量:3岁以下3g,3岁以上3~6g,大人6~15g,可以根据症状轻重适当调整。
最后,附上三伏时间表,可以在此时间段内晒伏姜,一直晒到出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