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每逢节假日,人们喜欢外出旅游。人们为什么要旅游呢?是为了猎奇吗,是为了寻找刺激吗,是为了放松自己的身心吗,是为了纯粹的好玩吗,还是像很多浅薄的妇女那样以为的,旅游是为了洗涤自己像油烟机一样油腻的心灵呢?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答案。立春重在养阳,4个步骤疏通全身阳气,一年都健康
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乡愁,驱使着他们,本能的回归自己精神的故乡,这才是旅游的本质。
人是天地的造物,因此人对自然的乡愁是最强烈的。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出去旅游,最喜欢的,是回归自然,去好山好水的地方玩几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是本能。自然是人最深层的家和最原始的家。在古代,文人墨客们,画家们,他们在作品中歌颂的永恒主题就是大自然。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画面上全是对自然母体的热爱与眷恋。
那时候的人,他们所推崇的旅游,就是游山玩水,把自己重新沉浸在自然的怀抱里,精神重新回家。
人是一种双重造物,他既是自然的造物,也是文明的造物。文明,是人和自然这个生命之乡若即若离之后,自己给自己建造的另一个生存之乡,它是人的第二个家。
回自然那个家,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旅游。回人文那个家,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文旅游。
人对人文的乡愁,体现在人们对人文旅游的热爱,这是仅次于自然旅游的第二大旅游分类。博物馆,名胜古迹,古镇游等等,都成了抢手的旅游资源,一个历史名人,都要好几个地方争抢。
很多地方政府,没有人文旅游资源怎么办呢?他们不惜把历史书上的汉奸国贼都当成旅游自然来开发。不读书的粗人,还有很多居心叵测的坏人,就很容易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与闹剧。
如果我们深刻理解了旅游的本质,我们就对当前旅游界的很多现象和怪相豁然开朗。
废墟
自然和人文,是我们的家,城市像个笼子一样囚禁了我们。我们要回家,这是人们骨子里的本能,更是所有人的精神冲动。
而当人们从笼子里冲出来,奔向自然和人文时,才愕然的发觉,自然这个家已经荒败不堪,成为废墟。到处都是污染,都是创伤和废墟。环境如此,文化也是如此。
人们对着一堆上面长满了荒草的废墟,一开始还能想起来,这里曾经时自己的家。后来时间长了,他们就忘记了自己的家。
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家,却还保留着自然乡愁和人文乡愁的本能,他就会做出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把废墟当成景色,崇敬被涂抹上人文装饰的垃圾。另一种一直在寻找,但是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他们把这种无家可归的焦虑,称之为在路上。
我们前面说过,旅游是对自然与人文的乡愁。乡愁的前提,是有家可归,有家可念。当无家可归之后,无家可以思念之后,那么旅游对人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当乡愁终结之后,当人们面对废墟,不是感到怅然若失,而是被浅薄的快乐所俘虏时,当很多人在嬉笑之中,所有历史感灰飞烟灭时。旅游,已然变成了梦游。
没有历史的现实,只是一场好笑的梦。提高生育率的关键在于解决青年男女的婚恋问题
流放
因为自然和人文之家的被摧毁,造成了人们的梦游。比梦游更可怕的是,现代人喜欢上了自费流放。
在以前的中国,犯罪的人,才会被流放发配到塞外。也就是把公费出境游当成是对罪人的惩罚。
对于中国人来说,往小里说,离开家乡是不得已。只有失去土地,无法谋生的人,才会背井离乡的去讨生活。往大里说,中国是神州,中国之外的地方都是蛮荒之地,一个中国人,离开中国被驱逐到外国居住,这是奇耻大辱。
为了区别百姓和流放犯,防止他们偷偷的溜回来,这些被政府赠送公费出境游福利的犯人,都被做了很多标记。比如,头发被剃成了奇形怪状,衣服也都被换上囚服,身上刺上纹身。
现在刚好是反过来了。很多人认为,出境游是一种奖励,是一件美好的事,是奔彼岸天堂的事。而且,为了把自己流放出去,花再多的钱财和心思都在所不惜。
同时,自费流放出境游的人,还会觉得自己有本事有出息,觉得这是一件很体面很了不起的事,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神州
有一天,中国人会再次想起来,我们居住的地方,为什么叫中国,为什么叫神州。
人们就像从梦里睡醒了一样,他们清理了废墟,重建了家园。人们不再焦虑不再惆怅,不再把垃圾当成风景,不再漂泊无依,不再自我流放。
有家的人,才有根。有根的人,才有力量。有力量的人,才会不可抵挡。
我们现在的人,还有人懂旅游吗?还有人懂乡愁吗?还有人能想起来,在我们被推入漫长的昏睡之前的美好日子吗?
旅游的本质是对自然和人文的乡愁,等我们的自然环境变好了,等我们的精神环境也变好了,自然和人文的家园都变好了。对于神州这个家来说,对于家里的所有子孙来说,那一天是新的历史,是新的一天,是新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