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正统国学文化^_^
把你孩子养育成出类拔萃的圣人君子

轻松读懂中国经典名著商君书:境内

境内这一章,主要讲了秦国的户籍制度,仆役分配制度、军功奖励办法等内容。从这一章中的片段,可以大概了解到商鞅为秦国制定的法律是怎么样的一个样子。现在都在讲绩效主义,从商鞅制定的条款来看,那时候的秦国已经是赤裸裸的绩效主义了。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国内的男女都在官府登记入册,新生的人就记录下来,死去的就注销。这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户籍制度。国家登记在册的人口是维护政权统治和征课赋役的基础,所以历代都十分注意户籍。中国的户籍历史甚久,记录丰富,制度完备。

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期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又将之与军事编组相结合,五家为保,十家为连,行“什伍连坐法”。

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军。

有爵位的人讨要无爵位的人做他的家臣,每一级可以申请一个。没有战事的时候,家臣每月为他的大夫服役六天。有战事的时候,就跟随到军中服兵役。有爵位的人才可以有仆人伺候,而不是说有钱就可以有仆人伺候,拥有的仆人的人数是和爵位等级挂钩的,不是说只要有钱就可以。

所以有钱人才会花大价钱去买爵位,国家也以此来回收富人的财富,平抑贫富差距。爵位又是世袭递降的,如果后代没本事去立功,几代就会沦为平民。这保证了阶层的流动,避免了阶级固化。也保证了财富的流动,避免了两极分化。

爵自一级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公、士;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兆而刭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秦国的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秦国爵位等级排列从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军中爵位,从一级以下到小夫叫校、徒、操、公、士。朝中爵位,从二级开始到不更,叫卒。在战争中,五人编为一个名册,为一伍,若一人逃跑,就加刑于另四个人,如果谁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免除刑罚。

每五人设有“屯长”,一百人设有一“将”。百将、屯长在作战时如果得不到敌人首级,是要杀头的;如果得到敌人三十三颗首级以上,就算满了朝廷规定的数目,可以升爵一级。也就是说,团队不能零业绩,必须要有业绩底线,空手而归是要重罚的。

五百主,短兵五十人;二五百主,将之主,短兵百。千石之令,短兵百人;八百之令,短兵八十人;七百之令,短兵七十人;六百之令,短兵六十人。国封尉,短兵千人。将,短兵四千人。战及死吏,而轻短兵,能一首则优。

五百人的将领有短兵五十人,短兵在中国文化当中是对尺寸较短的冷兵器,如短刀、剑等的统称,这里指的是持有刀剑等兵器的士兵,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成语叫短兵相接。短兵和长兵相比,更多的是近卫军的工作。统率两个五百人的将,是将官中的首领,有一百个短兵。

享受一千石俸禄的长官都可以有短兵一百人。享八百石俸禄的长官,有短兵八十人;享七百石俸禄的长官,有短兵七十人;享六百石俸禄的长官,有短兵六十人。国尉有短兵一千人,大将有短兵四千人。如果将官战死,短兵要受刑罚;如果短兵能够得到敌人一颗首级,就可免除刑罚。

任何时候,战争都不能失去指挥,所以对各个组织的指挥都明确了保护的等级。短兵有保护将官的职责,牺牲生命也要保护好指挥系统的安全。只要拼死保护,哪怕将官最终没有保护好,因为杀敌不退缩,也可以免责。

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行间之吏也,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故爵上造,就为簪袅;就为不更;故爵为大夫。爵吏而为县尉,则赐虏六,加五千六百。爵大夫而为国治,就为大夫;故爵大夫,就为公大夫;就为公乘;就为五大夫,则税邑三百家。故爵五大夫;就为大庶长;故大庶长,就为左更;故四更也,就为大良造。皆有赐邑三百家,有赐税三百家。爵五大夫,有税邑六百家者,受客。大将、御、参皆赐爵三级。故客卿相,论盈,就正卿。

军队围攻敌国的城邑,能够斩敌人首级八千颗以上的,就按满额论功行赏。在野战中能够斩敌人首级两千颗以上的,就按满额论功行赏。将吏从操士及校徒以上到大将都可得到赏赐。军中的官吏,旧爵是公士的就升为上造;旧爵是上造的,就升为簪袅;旧爵是簪袅,就升为不更;旧爵为不更,就升为大夫。

旧爵为小吏的,就升为县尉,赏赐俘虏六人,另外给五千六百钱。旧爵为大夫,而为国家管理政务的,升为官大夫。旧爵为官大夫的,升为公大夫;旧爵为公大夫的,就升为公乘;旧爵为公乘的,升为五大夫,并赏给他三百户的封邑。

旧爵是五大夫,升为庶长;旧爵为庶长,升为左更;旧爵为三更的升为大良造。庶长、三更及大良造都赏赐三百户的封邑,另赏赐三百户的地税。有了六百户的地税和封邑就可以养客。将军、车夫、骖乘都赏赐爵位三级。原来客卿辅佐军政的,达到了朝廷的规定就升为正卿。

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夫劳爵,其县过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劳爵,罢其县四尉,訾由丞尉。

停战之后,把斩获的敌人首级示众三天并加以核实。经过三天,将军认为无误,就按功赏给战士和大夫爵位。赏赐爵位,县里过了三天还没有落实赏给战士和大夫,就撤去县尉的职位,由该县的丞尉进行审判。

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能够斩获敌人甲士首级一颗就赐给爵位一级,赏给田地一顷,宅地九亩,还赐庶子一名,就可以担任军队或官府的官员。庶子是战国时秦国隶属于有爵者的服役之人,也就是定期到有爵位的人家里去免费干活。

其狱法,高爵訾下爵级。高爵罢,无给有爵人隶仆。爵自二级以上,有刑罪则贬。爵自一级以下,有刑罪则已。

刑狱的法律,由爵位高的人审判爵位低的人,爵位高的人被罢免后,不再给他有爵位的人才能享用的奴仆。从二级爵位往上的人,犯了罪就降低他的爵位;一级以下的人犯罪,就取消他的爵位。也就是说,能降就降,不能降就免。

小夫死,以上至大夫,其官级一等,其墓树级一树。

小夫死后,以上直到大夫,爵位每高一级,他的坟上就多种一颗树。一个人生前的成就看亩地种的树就能知道了,这也是一种荣誉。

其攻城围邑也,国司空訾其城之广厚之数。国尉分地,以徒、校分积尺而攻之,为期,曰:“先已者当为最启,后已者訾为最殿。再訾则废。”内通则积薪,积薪则燔柱。陷队之士,面十八人。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不能死之,千人环,规谏,黥劓于城下。国尉分地,以中卒随之。将军为木壹,与国正监与王御史参望之。其先入者,举为最启;其后入者,举为最殿。其陷队也,尽其几者;几者不足,乃以欲级益之。

在围攻敌国城邑的时候,“国司空”测量那个城面积的大小和城墙的厚度,国尉划分各队攻打的地点,校徒按照立方来挖掘城墙,定出期限,并命令说:“最先完成的立头功,最后完成的斥为末等,两次被斥为末等就废除爵位。”打穿了洞穴,就塞上木柴,烧起木柱。

城的每一个方向分布十八个冲锋陷阵的士兵。冲锋陷阵的士兵都知道拼死战斗,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斩首。一个队如能斩得敌人五颗首级,这个队的每个士兵就获得爵位一级;如果战死,家族中就可以有一人继承爵位。如果怕死退缩,就在千人围观之下,在城下遭受黥刑或劓刑的刑罚。

国尉划分攻打的地段,中军的士兵听从分派。将军搭起木台,和国正监、王御使一同观望。国正监是官名,战国秦置,是朝廷派往军队中主管监察的长官。正御史,也是官名,战国秦置,是御史之长。士兵先进城的,评为先进,后进城的,评为落后。

冲锋陷阵的士兵,使用自己主动申请的人,自己主动申请的人数不够,就用希望晋级的人补足。最危险的工作,一定要用打心眼里愿意做的人,这样的人是发自内心的勇敢。发自内心的勇敢,才不会在关键时刻退缩,其次才是用那些在物质刺激下愿意冒险的人。

下一篇,我们开始讲商君书第十九章:弱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家庭教育指导师 » 轻松读懂中国经典名著商君书:境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