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祥中说编辑推荐
1、隋代思想大儒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有“续六经”(包括《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赞易》),提出“三教合一”,“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运天下于指掌”等有独特见解的思想。15岁时便开始从事教学活动,有“四方之志,游历访学”,勤奋读书,隋文帝仁寿三年(603)考中秀才后西游长安,隋文帝召见他,但并未尽用奇才,王通不禁有贾谊之叹,于是隐居避世,授徒讲学,教授出一批优秀的人物。就是这样成绩斐然的一代大儒却只活了37岁。王通的人生,犹如绽放的烟花,短暂而璀璨,令人唏嘘不已。
2、王通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现如今熟知他的人却不多。他耍靠他的孙子王勃来刷存在感。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新旧《唐书》里,记录为“祖通”,可见隋唐时期王通的知名度,王勃的人生履历里是要靠他的爷爷王通来提升他的门第。
3、王通的声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靠他的门徒们得以彰显的。王通退居乡里,隐居于河汾之间,授徒讲习,一时之间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文中子世家》里提到董常、姚义、杜淹、李靖、程元、窦威、魏徵、房玄龄等隋末名士乃至初唐卿相皆称师北面。其中一些人物围绕在唐太宗李世民身边,出谋划策,搭建了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坚实的政治班底,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4、王通的门徒们在王通离世后编纂而成《中说》一书,全书采取师徒问对的形式,其中不乏《论语》的仿句,无论在体例上还是在内容上,效法《论语》的痕迹都颇为明显,如“迩者悦,远者来”,实模仿《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悠悠素餐者天下皆是”,实模仿《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仁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智者,斯可矣;智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义者,斯可矣。”实模仿《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却是如今保存下来、能够集中体现王通思想的*手文献材料。
马天祥中说内容简介
《中说》隋唐之际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子为了纪念他,弘扬他的思想学术,仿孔子门徒作《论语》而编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称《文中子说》。全书用讲授记录的形式保存下王通讲课时的主要内容,以及与众弟子、学友、时人的对话,共分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问易篇、礼乐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关朗篇等十篇,是后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际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
本次将《中说》纳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出版,原文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中说校注》为底本,由西藏民族学院青年教师、北师大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马天祥负责注译,力图提供一个面向大众的《中说》读本。
马天祥中说作者简介
王通生于隋开皇四年(584),卒于隋大业十三年(617)。王氏一族,世承家学,渊源深厚。王通在这样深厚的家学熏陶下,勤勉笃实,学业精进,宗师仲尼,尊王道,崇古制,孜孜进行着儒家思想的研修。仁寿三年(603),他西游长安,隋文帝不尽能用其才,于是退居乡里,隐居于河汾之间,终生以授徒讲习为业。一时之间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中说》一书中,提到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巨鹿魏征、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隋末名士乃至初唐卿相皆称师北面,时人尊为“王孔子”。王通离世后,门人弟子有感于先生之德业,故私谥他为“文中子”。中国经典名著推荐郦道元水经注全文全5册超清pdf
马天祥中说目录
卷一 王道篇
卷二 天地篇
卷三 事君篇
卷四 周公篇
卷五 问易篇
卷六 礼乐篇
卷七 述史篇
卷八 魏相篇
卷九 立命篇
卷十 关朗篇
附录(叙篇、文中子世家、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东皋子答陈尚书书、录关子明事、王氏家书杂录、文中子中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