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其出版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天工开物》一书是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写的书,崇祯十年初版。中学七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里就有对这本书及其作者的介绍。(以上所述均来自网络)
可是大家知道这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是怎么流传到现在中国的吗?
说出来可以让我们现在的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感到愤怒和辛酸。 天工开物重新问世
民国初年,有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然后就到北京的各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
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在英国、俄国、德国、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 接着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可见明朝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
看了这样的事实,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我的感想只有一个,就是愤怒。 被大家嘲笑挖苦讽刺,说是专制无能的明朝,大科学家层出不穷,在明朝末年尚且有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写出这样世界水平的书籍,里面记载的大量科技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是在明朝被广泛应用的。 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毒瓦斯的技术,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等等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尤其是锌矿冶炼,这是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明朝)人才掌握的技术。所以这本书在明朝一出版,外国人得到以后,就极为重视,大量翻译发行。 而被某些人吹嘘为盛世的满清,不仅没有一个人能写出一部科技方面的著作,而且居然连保存这样一本明朝人写的书,都做不到!
以至于这本书居然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将近300年! 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可想而知,假如当时这本书没有流传到日本,没有流传到法国、英国,那么这本书就从世界上彻底消失了,除了少数特别专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明朝的中国曾经出版过这样一本书,这本书里记载了大量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科技和农业科技。
而《天工开物》或许还是幸运的!因为它尽管在满据时期的中国被销毁了,但它却有幸流传到海外,从而有机会回流到中国。 至于那些被满清销毁而永远在这个地球上消失的其他中国文明结晶,又有多少?有几人知道过它的存在呢? 满清的文字罗网真是可怕,不仅彻底篡改和消灭了大量政治、思想、历史方面的著作,而且居然连《天工开物》这样的科技著作都不能逃脱被消灭的厄运。 满清的文字罗网最可怕的地方是其消灭的彻底性,以至于大量的书籍可以让我们现在的人认为根本不存在,这实在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天工开物》由于被及时地传播到了国外(这里面多半是为了逃避满清魔爪的明朝遗民的功劳,当然也有在明朝的外国传教士的功劳),所以幸运地被保存了下来!
可是很容易就明白,明朝出版的更多的科技著作,思想著作,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满清残暴封闭愚昧的统治下,究竟有多少有价值的科技、思想著作被彻底消灭,已经是现在的人永远也无法知道的了。
光凭这一点,满清的罪孽已经是无可饶恕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清是全人类的罪人,因为他毁掉的不光是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并不伟大,伟大的是明朝
很多人因为《天工开物》这部著作,称宋应星是明代著名科学家,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宋应星生活的年代,欧洲连农业还都不成熟,更没有工业,《天工开物》这部著作,也比“科学”这个概念早了200年。
那么,宋应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士人。《天工开物》是宋应星在当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的时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是用业余时间编写的。不仅如此,他在这期间,还出版了其他著作。后来,他升官了,工作变得忙碌起来,就没有再出过其他著作。
《天工开物》能代表明代中国的最高成就吗?实事求是地讲,《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内容,并不是当时中国制造业的最高成就。
《天工开物》于1637年初版,但早在明初,中国的巨舰就可以纵横各大洋了。明朝中期,应用技术已经掀起了新的革命,在动力领域“火船自去”正在取代传统的风帆动力,而在军事上,大炮已经在战争中唱了主角。
而我们翻开《天工开物》这本书,可以看到,它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日常用品的生产流程,而且内容比较概略,并不涉及保密及敏感内容,离明代中国最高工业成就并不沾边。
其实编写《天工开物》只是宋应星的个人行为,而且编这个书的时候,他也只是一名县学教谕,没有品级,只是一名基层的吏,不主持官理日常生产。
要编写展示国家最高工业成就,至少也得是官方主导的国家行为,比如工部和当时的翰林院之类的才有可能完成。
为什么宋应星会编写《天工开物》这部书呢?据说编写《天工开物》是受到他的老师和同窗的支持,大概是这些饱读诗书,又担任过地方要职的官员们,觉得当时的读书人只读之乎者也,练习骈文,不懂实际生产,难以应付实际需要。因此宋应星本着做管理不能太外行的原则,就给当时的读书人编了一本生产领域的扫盲教材。
为什么西方人认为《天工开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天工开物》中所载的技术,直接推动了西方的工业革命。
这个答案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因为现在的人,一提起工业革命,大家想到的就是蒸汽机。其实,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蒸汽机开始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是1860年代的事情,那时候,鸦片战争都已经打完了。所以,西方绝不是凭蒸汽机的动力革命崛起的。
那么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英国的崛起是17世纪的事,那时既没有蒸汽机,也没有大规模工业。《天工开物》问时,英国已经开始凭借木制帆船和十分原始的火器殖民美洲了。
所以把蒸汽机和西方的崛起联系起来,是十分错误的。
欧洲的所谓工业,在历史上的很长时期都是水利驱动的制造业。用它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水利驱动力了工业革命。大家可以看图:
这是西方人画给他们本国儿童的绘本。描述的是19世纪,鸦片战争时期,欧洲和美国的工厂。
我们再来看看比之早200年的《天工开物》中的中国工厂。
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欧洲战胜清朝,夺取世界霸权时,他们的水利驱动工厂,从技术上来说,与200年前《天工开物》中所载的技术一脉相承。
其实,在明代早期,欧洲是没有工业的,是天朝技术的扩散,让欧洲逐渐 学会了农业和工业生产。因此他们回首总结自己的历史时,对明代中国的技术成,有本能上的尊敬。
《天工开物》是中国版的《百科全书》吗?
从17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天工开物》所代表的中国各领域成果,在欧洲风靡一时。技术扩散,深度地重塑了欧洲的生活和思想。
最终变革从经济领域延申到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法国在18世纪,欧洲新崛起的商业资本,对古老的宗教资本进行的文化战争。
《百科全书》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原理,新资本发明“唯物主义”注意这个概念,来打击但是的欧洲宗教—君主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百科全书》的编写。
从那以后,欧洲有了一个学术派系,叫“百科全书派”。这个学派的影响力非常大,在法国大革命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你要去读欧洲近代史,肯定会碰到这个名字。
一百多年以后,整个西方世界不仅装作从来没见过《天工开物》的样子,而且还派了一个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将《天工开物》描述成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成功地把祖宗认成了孙子。
《天工开物》对达尔文“物种起源论”的影响
《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了谷物和蚕的育种,这种在中国人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产业,却在欧洲崛起的年代,给欧洲人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当时的欧洲,人们的思想还在被天主教所统治,认为世间的一切动植物,都是神创造的,物种是不能变化的。1837年的,一位欧洲人儒莲,受法国宫廷的要求,将《天工开物》养蚕部分,译成法文出版。儒莲特意为其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做《桑蚕辑要》。
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这部书在欧洲掀起了一场何等的头脑风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桑蚕辑要》出版几十年后,这种剧烈的影响结出了“物种起源论”这个硕果,彻底掀翻了西方原本的思想和学术的根基。
达尔文把中国古代养蚕的技术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卷一写道:“关于中国古代养蚕的情况,见于儒莲的权威著作。”
实事求是地讲,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其实很普通很平凡,真正伟大的是明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