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从匮乏文明,到充裕文明的根本性转向
一、当前世界的焦点以及未来走向
战争与冲突,在冷战结束前,一直都是世界的主题。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平和发展,才成了世界的两大主题。以至于让很多人产生了幻觉,认为和平和发展一直都会的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下一个大历史格局,它的主题不再是和平与发展,而是幻灭与重建。幻灭,是比战争更深层的淘汰法则,因为它触及了灵魂,战争只不过是触及了肉体。
也就是说,人类的命运,到了仅仅依靠战争,都无法挽救的地步。因为人类文明的一切,都是依托匮乏机制所建立起来的。匮乏,推动着人类去竞争,竞争推动着人类去进步,进步,推动着人类去追求一个理想世界。而在这所有的过程中产生的痛苦感受,则交给各种谎言来慰藉。人们把这些谎言,叫做信仰。
我们先回顾下工业文明的历史,看看我们是如何在匮乏机制的支配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步的。所有的精神侏儒,最后都会灰飞烟灭
大航海运动,催生了第一批的全球性的海权帝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从那之后,海权强国,如何制衡陆权强国,就一直都是海权强国经略全球的生死存亡之道。这一点,在英国和美国身上,表现的尤其显著。
海权国家对陆权国家的制衡,是英国所主导的七次反法同盟。一旦法国确立的对欧洲大陆的统治,并进一步东进,连接欧亚大陆的亚洲部分。那么作为海权国家的英国,就会彻底丧失霸权。全球的权力与财富,也都会转移到大陆。
法国的陆权帝国梦,被英国所领导的反法同盟挫败之后,反法同盟的既得利益者,德国随后崛起。世界政治的焦点,便从反法同盟,转向了反德同盟。两次世界大战的本质,就是反德同盟。
德国被摁下去之后,世界政治的焦点,转向了冷战。冷战的美苏争霸,本质是反苏同盟。苏联按照彼得大帝曾经定下的扩张战略,是要彻底打通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建立一个比蒙古帝国更要辽阔的欧亚大帝国。
相对整个世界岛欧亚大陆来说,偏安一隅的美国,则相当于一个岛国。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苏联取代了法德的地位。这依然还是海权国家对陆权强国的制衡。反苏同盟,随着中国的加入,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苏联应声倒地。
德国是反法同盟的既得利益者,美苏是反德同盟的既得利益者,中国是反苏同盟的既得利益者。
很自然的,接下来,世界的焦点转向了反中同盟,还是反霸权同盟的问题。同时,另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是,海权强国制衡陆权强国的历史是不是结束了,陆权强国压倒海权强国的新历史,是不是即将开始?
而这个历史一旦开启,它就是不可逆的。就好比说,如果拿破仑真的打通了欧亚大陆,那么英国这种海权国家在法国眼里,不过就是个豆芽菜,英国永远都不可能再翻身。所以说海权时代到陆权时代的转向,一旦完成,它就是不可逆的。
海权强国,要制衡陆权强国,只能采取均势策略。英国对法德如此,美国对苏联和中国也是如此。反中同盟,就是基于均势策略,缔结一个反对中国的军事同盟。反霸同盟,则是基于正义策略,缔结一个反对美国的反霸军事同盟。
美国这边忙着张罗它的反中同盟,中国另一边则忙着张罗自己的反霸同盟。正所谓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未来,这个天平向哪边倾斜,对于很多利益攸关国来说,取决于是反中同盟的收益大,还是反霸同盟的收益大。国际政治,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虚妄的。
美国的反中同盟的问题在于,如果美国避免和中国发生正面冲突,只是躲在后面让其他小国充当反中同盟的均势主导者,那么它会很失望的发现,没有国家愿意当这个愣头青,因为没有国家,能承受得起和中国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的代价。这种买卖,就没法做。
而对于中国的反霸同盟来说,俄罗斯和伊斯兰,都可以冲在前面反对美国。所以相比反中同盟而言,反霸同盟,才会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因为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反霸同盟,在美国疲弱的时候,背后还有中国拿钱砸,对他们来说不但代价小,而且收益大。
美法的航母,在地中海窥伺叙利亚战局那么久也没敢动。这样的疲弱反应只会鼓励反霸同盟的进一步壮大。可以说,反中同盟,实际上已经流产了。无论是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还是印尼,他们都无法承担和中国发生正面战争的代价。再说了,美国人也拿不出来什么钱给它们。代价太高,收益太小,怎么看都是赔本买卖。
美国能做的,可能就是在中国连通欧洲的中间地带,捣捣乱,截断中国和欧洲的陆路连接,在世界巴尔干地区做文章。世界巴尔干地区,并非是指巴尔干半岛,而是指连接欧亚大陆东西方两端的广袤的中间地带。中东,是这块地区的核心。
而这一地区,也正是反霸同盟的焦点地区。所以未来的冲突和战争,大部分都会集中在这里。在我们的正面西太平洋地区,未来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反倒不是很大,因为美国自己都不想正面和中国在中国家门口打全面战争,其他国家更没有敢上的。所以这个地方很难打起来,即便是中国梧桐湾湾,也很难引爆中美大战。
经过上面的回顾和分析,我们会发现。海权强国,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一个比一个大。陆权强国,法国,德国,苏联,中国,也一个比一个更大。在地球上,美国是海权强国的极致,中国则是陆权强国的极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碰撞。
法国强大之后,生产过剩,为了得到更多的市场,它只好在全世界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德国强大之后,生产进一步过剩,它迫切的需要更多的市场,但是殖民地已经被英法瓜分完了,所以它只能通过战争,来给世界重新划地盘。
德国战败,也耗光了英法。美苏接管地球统治权,对殖民经济体系,进行了改造。全球经济,从殖民体系,转向了分工体系。苏联弄了一个经互会,美国则弄了一个世贸组织。因为经互会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它们不存在生产过剩的现象,对经济危机,天然具有免疫力。
在美国阵营这边,随着日德产能的恢复,生产再一次过剩。美国阉割了日德随后又扶植了东南亚,随着东南亚加入分工体系,生产再一次过剩。为了应对危机,美国直接废掉了东南亚。再接着,中国加入世贸,这一次,全球产能史无前例的过剩。
新兴强国,产能过剩,需要更多的市场,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呢,只能通过战争去抢。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在逻辑。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是中美史无前例大碰撞,二是史无前例的产能过剩。
未来全球政治经济的一切的问题,都史无前例的碰撞,和史无前例的过剩的衍生问题。这些衍生问题所呈现出来的基本图景,便是我们所能直观感受到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整体危机。
两次世界大战,粉碎了殖民体系。中国的崛起,史无前例的产能过剩,目前看分工体系,也名存实亡了。经互会前脚刚走,世贸组织后脚跟上,苏联人废除了经互会,马上美国人也要废除世贸组织。也就是是说分工体系,已经不再适合未来的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
继殖民体系,和分工体系之后,全球第三种政经合作体系,应该是什么呢?目前看还没有人给出明确的回答。能看到的,只是世贸组织被事实粉碎后,所飞起的反全球化的一地鸡毛。
分工的前提是什么,是一个国家生产不了所有的商品,所以必须得分工。既然现在中国有能力生产所有的商品,那么分工的合理性,就不复存在。所以世贸组织的瓦解,也是必然的。
中国严重的产能过剩背后所反映的是什么,它反应的是,世界上根本不需要很多工业国,否则就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上的不经济。这些低效率的工业国,商品竞争不过中国,就只能设置贸易壁垒。贸易战一打,大家都只会变得更加贫穷。
有中国一个工业国家就足够了。如果需要两个的话,那就再加上一个德国。其他国家,都应该成为农业国和资源国,或者成为中国的初级产品加工基地,包括美国在内。这样才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工业生产分工体系的时代行将结束,下一个时代,是多层合作体系的时代。在合作体系时代,有的国家专门负责工业,有的国家专门负责农业,有的国家专门负责资源,有的国家专门负责旅游。最终,世界逐步的变成一个国家。
殖民体系是近代史,分工体系是当代史,合作体系则是未来史。
在中国所主导的合作体系框架中,美国是一个很完美的农业国和资源国,这样的国家搞工业,是浪费天赋,搞金融则是损害道德。
世界经济从工业生产分工,到分层全面合作的升级,它背后根本的动力是什么呢,这个推动力,便是匮乏文明,向充裕文明的根本性转向。正是这个大变局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危机。所谓的危机,不过就是换挡前的车身摇晃。危机过后便将迎来柳暗花明的新世界。
这次大变局,和从殖民体系到分工体系的升级还不一样。从殖民体系升级到分工体系,通过战争就可以完成。但是从分工体系,升级到分层合作体系,则无法仅仅通过战争来完成。因为它需要触及灵魂,而战争只能触及肉体和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文明的一切,从告别采集文明,踏上生产文明之后的一切,都是基于匮乏机制所建立的。当我们要再走进充裕文明时,那么我们在匮乏文明时期,所积累的全部积淀,都变成了需要被否定的对象。这是多么痛苦的自我否定,所以说,这样的自我否定,触及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