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8世纪的数学界而言,欧拉无疑是最伟大的人物。
除此之外,最响亮的名字无疑是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被誉为天体力学的奠基人,更被拿破仑盛赞为数学中高耸的金字塔。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欧洲当时多落后?大清驻法公使著《中国为世界文化之源》,乾隆诗集在法国受热捧,耶稣会长承认西方音乐和乐器源自中国
可是,如此伟大的一个人物,经过仔细一研究,也发现与欧拉一样,是个虚构的“假人”,是西方数学家们集体创作的小说形象。
为何这么说呢?
这得从拉格朗日的生平开始讲起。
约瑟夫·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全名为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
1736年1月25日,拉格朗日出生于意大利都灵一个富商之家。由于是家中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继承家业,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了文学。
由于家道中落,自己并未改变爱好去学习法律,拉格朗日回忆表示:
“我家里破产了,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之一。”
16岁时,拉格朗日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任何兴趣。
后来,在数学家雷维里的教导下,拉格朗日爱上了几何学。
17岁那年,据说拉格朗日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感觉到“分析才是自己最热爱的学科”,从此便迷上了数学分析,开始专攻当时迅速发展的数学分析。
而这也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18岁时,拉格朗日用意大利语写了第一篇论文,是用牛顿二项式定理处理两函数乘积的高阶微商,他又将论文用拉丁语写出寄给了当时在柏林科学院任职的数学家欧拉。不久后,他获知这一成果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被莱布尼茨取得了。但这个并不幸运的开端并未使拉格朗日灰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投身数学分析领域的信心。
19岁时,拉格朗日又寄给欧拉一篇很长的论文,以纯分析的方法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奠定了变分法的理论基础。
注意,此时拉格朗日从17岁爱上数学、到19岁“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奠定变分法的理论基础”,仅仅过去了两年时间。这意味着什么?再牛掰的天才,也还连小学数学都没学完,更遑论初中、高中了。就算拉格朗日是天才中的天才,两年的时间学完别人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还能开宗立派,奠定变分法的理论基础,这种妖孽天才恐怕人类历史上从来都不曾有过。
拉格朗日19岁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
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
此时,距离拉格朗日刚刚接触数学,仅仅过去了3年,——除了之前有个数学老师雷维里教过大约2年的数学外,他的数学都是自学的。自学成才,只用三年时间就从一个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为数学副教授,牛不牛?
同年,拉格朗日受欧拉举荐,担任普鲁士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刚刚成数学副教授,与欧拉分别于18岁、19岁时各联系过一次,然后欧拉就推荐他成了院士。
一个与自己只通信过两次的人,连面都没有见过,还是个20岁的毛头小子,竟然就大力推荐他做了院士?符合人之常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