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宋
宋祖匡胤,英明仁断。
陈桥推戴,削平僭乱。
译: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此终结了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动荡,将中国引入北宋的繁荣盛世。中国通史儿童国学启蒙经典四字鉴略原文及翻译之元
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崇儒爱民,文武辅治。
温叟清介,赵普刚毅。
译: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曹彬治兵,窦仪端慎。
译: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北宋开国名将。《宋史》评价曹彬曰:“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曹彬不仅治军有方、军事才能突出,而且能够做到不滥杀无辜,不妄杀一人。
窦仪(914年—966年),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长子。五代后期至北宋初年大臣、学者。窦仪因学问优博、通晓典故而受宋太祖器重。
太宗光义,恭俭恕仁。
受兄顾命,可云守成。
弟侄不禄,斧声生议。
译:宋太祖赵匡胤死的当天晚上,召见了弟弟赵光义之后,有人透过烛影,看到赵匡胤用柱斧敲击地面,而赵光义有躲避状。如今人们习惯用斧声烛影来指代宋太祖赵匡胤死因不明。有传言,赵光义逼死侄子,欺压弟弟,最终登上皇位。
齐贤御戎,杨业无敌。
雅量蒙正,竭诚田锡。
译:大宋名相张齐贤。杨业,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戏剧中常称杨继业。宋朝名相吕蒙正,田锡是宋初谏官的杰出代表。
继伦奇功,吕端辅嗣。
译:尹继伦(947-996年),字彝,开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初年名将。吕端,北宋初年宰相。
真宗宽仁,有帝王量。
信惑异端,天书屡降。
译:宋真宗赵恒在位之初,任用李沆、吕端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宋真宗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起,宋真宗假托神人五次降下天书,进行了上圣祖尊号、东封泰山、西祀汾阴等大型活动。
幸澶退辽,赖准谋定。
译: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宰相寇凖的劝说下,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最后达成“澶渊之盟”,实现宋辽百年间和平。
仁宗初年,西鄙驿骚。
译:宋仁宗,党项首领赵元昊侵扰大宋边境。
庆历以后,君子满朝。
译:庆历,是北宋仁宗时期使用的年号,此时期的北宋政局已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一些官僚提出整顿政治,稳定经济,加强社会适应能力的设想,庆历年间,这一设想被付之实施,史称“庆历新政”。
韩范富欧,吕诲杜衍。
译:宋名韩琦和范仲淹的并称“韩范”。富弼,欧阳修。吕诲(1014-1071年) ,字献可,北宋大臣,宰相吕端的孙子。“百日宰相”杜衍。
公元1043年,范仲淹同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制定“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范仲淹《岳阳楼记》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赵抃唐介,彦博司马。
升遐之日,四海思慕。
译:赵抃,唐介,文彦博,司马光。
宋仁宗在在位的42年间,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在政治、文化领域名人辈出,群星荟萃,其中“唐宋八大家”占了六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就占了三项;当时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获得长足发展,整个时代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史称“嘉祐之治”。
王安石说仁宗皇帝“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当宋朝派出的使臣前往辽国告哀之时,发现辽国人也在哀悼宋朝的皇帝,“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
英宗嗣位,太后听治。
两宫不和,韩欧调护。
译:宋英宗名为宋仁宗皇子,生父乃仁宗堂弟濮王赵允让。宋英宗即位第四天,即对外称病,因此仁宗大敛不行礼、虞祭不亲临,作为仁宗皇后的曹太后心中自然不会舒服,两宫不睦已经不是秘密。韩琦与欧阳修。
神宗即位,励精求治。
译:1067年,宋英宗病死,太子颖王赵顼即位,就是宋神宗,尊高皇后为皇太后,立妃子向氏为皇后,原来的曹太后尊为太皇太后。宋神宗即位时20岁,年轻而富有朝气,想干一番大事业。他即位以后,他看到宋王朝所面临的危机,十分焦虑,曾对文彦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
贤臣纯仁,范镇苏轼。
译: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 范镇,苏轼。
熙宁元丰,安石惠卿。
新法乱政,西北用兵。
译:1068年四月,宋神宗召王安石入对,商讨政事,王安石力陈富国强兵之术,提出变法理财的主张,而这主张正与宋神宗愿望相同。于是君臣决定实行变法。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久已有志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当时的执政者,宰相曾公亮、富弼、参知政事唐介、赵抃不是年老多病,因循保守者,就是新法的反对派,宋神宗当然不能依靠他们实行新法,他特命建立一个主持变法的新机构 ,称“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与王安石同领其事,实际上都由王安石主持。王安石任用一批新人,主要有吕惠卿、章惇、曾布、韩绛、吕嘉问、沈括等。大名推官苏辙开始也参与这个机构。
宋朝在进行变法的期间,与辽、西夏亦有争战。1074年,辽道宗乘宋朝变法派与保守派在互相斗争之机会,派萧禧使宋,要求割地划界。次年,萧禧又来索取河东黄嵬山地,要求重新划界。韩琦等保守派借此攻击新法招致辽国的疑虑。后,萧禧又来索地,宋神宗接受要求,以黄嵬山为界,割去河东地东西7百里。宋朝这一屈辱,被保守派算到王安石的头上。
哲宗嗣位,高后垂帘。
罢停新法,任用忠贤。
译: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第七位皇帝,他是宋神宗的儿子,即位的时候只有十岁。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她对哲宗管束颇为严格,而且高氏是个女强人,她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使得朝廷有了新的生气。
司马辅相,敌国戒边。
及太后崩,追贬正人。
译:1093年,高氏去世,宋哲宗开始亲政,他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内变外戎,祸乱纷纷。
徽宗即位,穷极奢侈。
译:宋徽宗,名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宋徽宗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
信任奸邪,忠良屏弃。
译: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
开边生衅,金兵长驱。
禅位太子,自称道君。
卒为金掳,殂五国城。
译: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听说金兵逼近京城,宋徽宗被吓得昏了过去,醒来后让位给太子赵桓,自称“太上皇”,前往镇江躲避战火。宋钦宗即位后,改年号为“靖康”,处置了蔡京、童贯等六大奸臣。后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与后妃、宗室、官员等3000余人被金人掳劫北上,沦为阶下囚。1135年,也就是被俘之后的第八年,宋徽宗赵佶于被囚之地五国城病逝,结束了他短暂又屈辱的一生。
钦宗昏懦,亦为金掳。
绍兴之末,殂于沙漠。
高宗南渡,奸桧议和。
译:靖康之难后,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侥幸逃脱,在南渡之后建立了南宋政权,在南京应天登基称帝,就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绍兴是宋高宗第二个年号。
宋军在顺昌、郾城大败金军,但宋高宗和秦桧决意屈辱求和。公元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朝签订了《绍兴和议》,而金国对《绍兴和议》的要求之一就是必杀岳飞。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金南北分立局面从此确立。
虽有李纲,及鼎浚佐。
译:宋高宗任用李纲、宗泽救国。赵鼎和张浚。
厥时大将,张韩刘岳。
不能恢复,偏安以殁。
译:即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及岳飞,
孝宗能养,思复大业。
译:宋孝宗赵昚(shèn),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其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敌国鲜衅,和好仅得。
光宗受禅,遭后悍妇。
是时中外,汹汹无措。
译:李凤娘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妒后,史书中用“妒悍”二字来形容她。她离间宋光宗与宋孝宗的父子之情,禁止宋光宗与其他嫔妃相好,甚至玩弄朝权,宠信宦官,也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
亟立其子,逆于上皇。
及父告崩,不能成丧。
宁宗不明,制于权臣。
译:宋宁宗赵扩,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宋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次年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是为“庆元党禁”。
史载宋宁宗的政治能力并不十分出色,在他统治前期,朝政由韩侂胄把持,后期则由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且在两次宋金战争的问题上摇摆不定,但他平时虚心好学,生活节俭,并善于听取臣下意见,总体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
侂胄弥远,先后蒙君。
译:韩侂胄(tuō zhòu)(1152年-1207年),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是南宋赫赫有名的铁血宰相。
理宗之朝,贤奸莫辨。
时元灭金,威震海畔。
译:宋理宗赵昀,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联蒙灭金。同年出兵收复三京,但以失败告终,次年(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朝背约为由,全面侵宋,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爆发。晚年赵昀又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度宗即位,似道专国。
丧师失地,殆无虚日。
译:宋度宗赵禥,宋朝南渡后第六位皇帝。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古帝国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
恭帝嗣位,主少国危。
兵入临案,执帝以归。
译:宋恭帝赵㬎,宋朝第十六皇帝,1274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德祐,由谢太后临朝称诏,贾似道把持朝政,此时元军向南宋发起了总攻。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兵至临安,赵㬎退位降元。
至于端宗,碙洲告崩。
末帝名昺,赴海而终。
译: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端宗赵昰、卫王赵昺兄弟在陆秀夫、张世杰等护卫下,逃避元兵追赶,从东南沿海逃到硇洲岛(时称碙洲岛)开设帝基。
秀夫世杰,忘身殉国。
有文天祥,忠孝激烈。
译:南宋末年,南宋朝廷中带领军民抗击元朝入侵的三位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被俘,写有《正气歌》。“崖山海战”失败,陆秀夫和宋少帝跳海。张世杰跳海殉国。
宋自太祖,迄于帝昺。
通记历年,三百云水。
译:宋始于太祖,终于宋末帝赵昺。